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强巴拉姆:我们是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

作者: 娄梦琳 德吉央宗发布时间: 2025-08-02 10:34:1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拉萨大昭寺西南角,青石板路蜿蜒伸展,被无数脚步磨得温润发亮。八廓街道鲁固社区的晨光里,藏语、汉语以及其他民族语言的谈笑声此起彼伏,藏式窗棂旁挂着湘西腊肉,回族小饭馆的灶火映亮隔壁藏家新绘的吉祥八宝图……

  “在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个民族、4954户人家、7666位居民,将日子密密织进同一幅生活的锦缎里。”鲁固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强巴拉姆说。

  每周四,社区活动室的大门总被准时打开,这是鲁固社区的“双语小课堂”。走进活动室,黑板上用汉藏双语书写着日常用语。强巴拉姆告诉记者,这里的学员通常是社区居民和新来的租客,大家学习都很积极。

  作为西藏首个“全国双语学习特色社区”,这里的学习远不止于课堂。汉藏双语演讲比赛的激昂、歌咏比赛的欢畅,甚至粮油店、卡垫店、小卖铺里不同民族的顾客和店主用混着双方语言的话讨价还价……社区里由不同民族组成的民族团结家庭,在他们的灶台边、餐桌上,语言的种子早已破土成林,托起繁茂的枝叶。

  社区深处那些多民族聚居的大院,是幸福生活最生动的体现。26年前,青海省土族李海生初到拉萨在西郊工地挥汗如雨时,未曾想过自己最终会扎根鲁固。如今,他的粮油店在鲁固社区稳稳站住脚跟,货物进进出出,顾客南腔北调。他用流利的藏语与老主顾寒暄,小小的店铺成了他融入雪域新家的船锚。“李海生经常对我们说,‘不管是什么民族,大家都吃米吃面’,这句朴实的话表明我们这个互嵌互融‘大家庭’的温暖,也道尽了我们的共识。”强巴拉姆感慨地说。

  石榴籽的紧抱,离不开精密的组织脉络。强巴拉姆介绍,鲁固社区被划分为14个网格,网格员用脚步丈量民情,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他们为各族居民代办医保、化解邻里纠纷、排查隐患。“敲门行动”的坚持、“结对帮扶”的暖意,让185户家庭沐浴着低保、临时救助、“三包”政策的阳光。端午的粽香、藏历新年的“切玛”、孩子们的笑语,20余场活动串起四季的温度。

  清晨的阳光里,不同民族的身影相互致意,坚韧而温柔的生命力在这寻常巷陌中,岁岁花开。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