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构建和谐宗教关系 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自治区社科院(社科联)藏传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见闻

发布时间: 2024-08-10 13:17:02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7月27日,由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科联)组织召开的藏传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拉萨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等区内外15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藏传佛教中国化这一主题,从历史经验、实践路径、“多元一体”、科学内涵、时代价值、话语体系构建、交流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视角,展开了热议。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性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大决策。深入阐释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参会专家学者站在党中央关于“宗教中国化”整体战略全局高度,对“藏传佛教中国化”命题进行了学理阐释。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筱筠认为,宗教中国化与国家最高利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谐一致,这种考量,既来自历史事件,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发展整体格局和趋势息息相关,从这个层面深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

  自治区党委党校教授达宝次仁表示,深入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认识和引导藏传佛教,客观、辩证地认识和看待藏传佛教的社会作用,以价值引领性、心理认同感和时代契合性为核心,坚持以“五个有利于”为标准,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引导藏传佛教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传递正能量。

  佛教在中国西藏经历了长期的本土化,与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逐步相适应,形成了“爱国爱教,护国利民,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走出了符合国情特点的中国化道路。在西藏,我们要讲好藏传佛教历史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动所发挥的文化纽带作用,推动宗教中国化形成扎实深刻的“西藏经验”。参会专家学者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时代的高度,深入探讨了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在西藏本土化即中国化的历史实践。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藏传佛教是在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历程中展开的,是在与中原文化互动中发展演变的,藏传佛教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新时代要阐释好历史上藏传佛教与中原大地的交流互鉴,共同成就中华优秀文化共同性。”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班班多杰如是说。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夏吾李加认为,新时代我们更要讲好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讲好藏传佛教推动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提出,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持续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深化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藏传佛教,建立正常健康的藏传佛教秩序,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参会专家学者站在祖国和人民的需要、顺应时代的高度,深入交流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路径。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员完玛冷智认为,要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贯穿始终,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常态化,通过依法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看本加认为,藏传佛教中国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倡导是一体的、一致的;藏传佛教的中国化必须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必须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在藏传佛教教义教规的阐释中,要自觉融入‘五个认同’以及尚和合、崇仁爱、重民本、求大同等中华文化精神,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本能的职责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用‘和谐包容’‘团结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塑造藏传佛教,积极深入挖掘和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推动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教、宗派的交流互鉴,建构宗教中国化的共同话语。”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教授向龙飞说。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