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山南市扎囊县锚定“六个坚持”强化“六种能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3-10-30 17:34:20来源: 山南市扎囊县委统战部
打印
T+
T-

  山南市扎囊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市委“六个走在全区前列”,营造出抬头可见、随处可学、处处可感受的各族人民血肉相连、水乳相融,各民族大团结浓厚氛围。

  坚持组织引领,从战略高度强化民族工作“领导力”。扎囊县委、政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学习宣传,从思想根植强化民族工作“向心力”。始终立足县情民意,组建一批“能讲、会讲、善讲”的志愿者宣讲队伍,用带有青稞酥油香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构筑县委书记带头讲、县级干部深入联系点讲、各部门主要领导跟进讲、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寺管会干部走村入户讲、基层骨干宣讲员巡回讲、新媒体宣讲等多元宣讲模式。截至目前,开展民族团结各类宣讲360余场,受众1.6万人次,群众民族团结创建知晓率达99%。

  坚持信息主导,从氛围营造强化民族工作“感染力”。有“力度”的舆论引导。及时上报推广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新闻联播等媒体刊发扎囊县新闻112篇,“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扎囊县相关新闻68篇,西藏日报、西藏新闻联播等媒体刊发扎囊县新闻190篇,进一步展示新时代扎囊对外良好形象。有“广度”的范围营造。在火车站、江北高速沿线、349国道沿线、各乡(镇)主要路段、县乡沿街、商铺和党政机关等重点场所、主干道,利用大型广告牌、标语、墙体喷绘等媒介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等宣传标语210条,发放国旗1.5万面。有“温度”的群众教育。深入开展“三个意识”教育活动、“五下乡”暨“新春走进基层”主题活动、“甜茶馆里话团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夜校”培训、民创知识应知应会快问快答、民族团结人物微访谈等活动,并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1.3万余场,服务群众69.9万人次。成功打造一批群众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的民创活动品牌。有“深度”的文化认同。定期举办氆氇文化节、农民传统运动会、农耕文化节、阿布文化节,“倡导全面阅读 共建书香扎囊”活动;2023年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4次,组织演讲比赛3场次、书法比赛2场次,创作民族团结主题歌曲1首,民族团结精品文艺作品3部,举办2场民族团结大型实景演出,开展“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讴歌民族团结大成就”主题文艺巡演5场次;通过“五下乡”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场次,展映红色电影280场次;积极申报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3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名非遗传承人、32个非遗项目申报,有效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坚持互嵌融合,靠务实举措强化民族工作“凝聚力”。开展“对口援藏结对共建”。在株洲市遴选出实力较强的5个乡(镇)与扎囊县5个乡(镇)缔结友好协议,已实现5批30余人次互访、交流、合作;开展外出学习“充电赋能”。组织本县教育、医疗、交通、组工等各条战线干部赴内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6批次,培训300余人;围绕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基层党建等开展对口支援,援藏资金投入超过160余万元;组织新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32人到湖南观摩学习,先后选派30余名优秀团干部赴内地培训;开展传递爱心送温暖活动。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学金发放活动,资助贫困生104名35.5万余元;组织73名农牧民群众参加“走出大山”赴内地国情活动,发放奖励金14.6万元;目前,全县民族联姻家庭达210户,涉及650余人。

  坚持有效治理,靠打防管治强化民族工作“管理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全县居民、商铺、企业及寺庙、学校等均纳入到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中,实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创新各族群众参与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1+N”志愿服务队,围绕平安建设、综治维稳、“八五”普法等内容,健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力量。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村(社区)、企业,扎实开展“敲门行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民族领域“零矛盾”。

  坚持选树典型,靠品牌建设强化民族工作“影响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乡(镇)。结合各乡镇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桑耶寺及泥塑、果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民族团结示范街道;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各族群众长期和谐共处形成独具特色的“135”民族团结工作法,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村(居社)活动;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各学校利用教育发展空间和师资力量,设立校园文化长廊、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活动、班会,打造教育战线民族团结示范学校;打造民族团结文化主题广场。充分发挥“氆氇之乡”“木雕之邦”“果谐之乡”的地域文化美誉,在县城和乡镇打造综合性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打造民族团结商贸街。通过在商贸街两侧精心设计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图案,形成靓丽街景,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商贸街;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寺庙。挖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桑耶寺、汉藏联谊典范(唐蕃古道、扎玛止桑宫)等历史遗迹和拉萨山南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景区;打造民族团结示范企业。依托以西普农业、戈壁田园等高原现代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带资金、献技术,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机关。县直部门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有亮点特色的机关单位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工作模式,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机关。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