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精彩图片 > 正文

妙手蕴匠心 指尖传神韵

发布时间: 2023-04-12 10:14:15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处藏式院落,罗桑巴珠手拿画笔蘸取颜料,正聚精会神地制作传统藏戏面具。不远处,徒弟欧珠用和好的泥塑造出了一个面具的雏形。图为罗桑巴珠在制作传统藏戏面具(马头)。

  43岁的罗桑巴珠是堆龙德庆区桑木村5组村民,2019年被评为堆龙德庆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制作的“布塑羌姆面具”被评为堆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堆龙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被评为第六批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为罗桑巴珠制作的布塑面具作品。

  面具,藏语称之为“巴”。在西藏,不管是宗教仪式,传统戏剧还是民间歌舞,都少不了“巴”。由于西藏独特的人文环境、民俗风情以及宗教信仰,使得西藏面具艺术有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特殊文化产物。图为罗桑巴珠经营的布塑面具商店一角。

  布塑面具制作的主要材料为纯棉布、泥塑、藏纸和少量的柏树、土颜料以及胶水。首先选用细腻有粘性的土,经过捶打、摔、揉,加水和成泥,然后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成将要制作的形象,晒干后贴一层泡过水的藏纸,再贴一层纯棉布,藏纸与纯棉布反复贴6层左右,然后进行打磨,再贴上柏树木泥,开始塑造形象。为了达到极佳的美观效果且使塑造的形象更加稳固,雕好的形象上还要贴少量混有胶水的藏香泥,然后晒干,再进行最后的打磨。图为罗桑巴珠制作的文创产品,只有半个手掌大的布塑面具。

  传统面具至今都是靠手艺人一笔一画制作出来的,无法被现有的机器所代替,而“它”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作都需要更多有毅力的传统手艺人。作为已经被认可的非遗传承人,罗桑巴珠这个“守”艺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布塑面具的制作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并喜爱。图为2022年,堆龙布制面具制作技艺被评为第六批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罗桑巴珠欣喜拍照留念。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