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郑和研究会、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等单位主办,国际郑和协会(筹)承办的“全球华人华侨纪念郑和下西洋615周年”云会议于7月10日下午4时举行。参与机构包括了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缅甸、柬埔寨、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和单位,充分体现新时代海外华人华侨的郑和精神,以此表达共同推动和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
主办方受访时表示,本次会议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以“郑和航海”作为出发点,通过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从而延伸出对海洋与“一带一路”相关课题进行对话探讨。
作为主办方之一,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杜伟代表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对出席会议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江苏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下西洋和江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天,郑和下西洋至少带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和平友谊,三是文化交流。在今天纷繁复杂的世界发展现实中,中国一定会继续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也一定会和平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在此过程中,广大海外侨胞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和平发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形势,举办这个会议非常有意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非常重要。
本次会议的总策划人为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治国先生,他说,“明朝的郑和船队七次纵横往返于南海和印度洋之间,航程多达10万余里,是当时人类大规模越洋跨洲的航海里程碑。”他介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华夏民族在两千年的航海实践中所开辟出的一条海上航道,中外双方对文化经济等层面皆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交流。郑和船队的穿梭航行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和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及其船队所到之处都展现出大国的宏伟气度,没有通过武力侵占他国领土和从事非法活动,扮演着和平使者的角色协调当地纠纷。从而得知,郑和精神可以区分为三大主体,分别包括了,一、矢志不渝的爱国爱海精神;二、风雨同舟的团结协作精神;三、海纳百川的和平开放包容精神,跨越到心理层面的高度引领着海外华人华侨在当代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这种和平交流、互利互惠的合作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宗旨在适应全球的新经济形势,扩大沿线国家之间的利益互惠,共同打造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迈向繁荣的发展道路。
中国郑和研究会会长、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付刚峰委托中远海运集团运营管理本部总经理陶卫东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对华特使颜天禄在“郑和的马六甲情怀”中提到,郑和曾五次驻扎过马六甲,证明了其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郑和在马六甲登陆后称在其驻扎期间联合当地势力携手抵抗外敌,并将中华文化和中国商品带到马六甲,开启了马六甲和中国之间友好关系的篇章。
马六甲与江苏省在2002年正式结为友好省州。江苏省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双方长期以“和平、友谊、互补、共赢”为核心的往来,郑和也成为苏甲省州友好关系的渊源和催化剂之一,促进彼此友好的国际关系。如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可谓是“郑和精神”及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综合体,从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为基础导向,延伸出一个以倡导“和平友谊”为理念的新型跨国合作模式。
他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3年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中的“民心相通”概念极为重要。“郑和精神”的理念能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该倡议有所认知和产生共鸣,同时也反映着公共外交在推进该倡议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他呼吁马来西亚与中国双方各界联手合作,一同延续“郑和精神”,并为两国友好合作战略伙伴的关系推向另一高峰,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思惠及双方,共同为人民谋福祉。
其它议题有“2020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相关情况”(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平贤)、“江苏海外华侨与郑和精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杜伟)、“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重点外宣项目“丝绸之路万里行”情况(陕西卫视丝路项目负责人杨文萌)、“东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中国工商总会总会长杨天华)、 “郑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黄达)等多个主题。
本次会议参与者包括:著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刘义杰、邓辉、李振福;江苏郑和研究会理事长袁卫国;云南郑和研究会会长高发元;太仓郑和研究会会长汪放;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执行秘书长刘洪海;香港沙龙集团主席汪长禹;澳门(郑和)航海文化协会理事长谢柏毅;台湾著名航海家徐海鹏;印尼华裔总会总会长张锦泉;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李福泉;马六甲之窗执行长兼国际郑和协会(筹)理事黄文庆等出席会议。
(江苏省委统战部供稿)